分享
  • 收藏
    X
    卢梭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
    655
    0

     卢梭是一位很传奇的政治思想家,他本人连—天的学校正规教育也没有受过,他一生的经历十分坎坷:当过雕刻匠的学徒,当过流浪儿,当过富人家仆役和跟班,当过家庭教师和私人秘书,当过音乐教师和土地测量局的登录员,还一度担任过法国驻威尼斯使馆的秘书。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除了国王的宝座他没有坐过以外,其他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他都经历过。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的写作背景是源于1753年第戎科学院的“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征文活动。十八世纪的欧洲,科学的重大成果促使人们的思维开始发散,人们对于“人、政府、社会、道德、法律”等可一切感知的存在产生好奇。新问题、新发现、新理论如泉涌般出现并不断冲击着传统观念。个体意识开始萌发,人要回归自我。于是人们就来到了这样一个阶段,自己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并争取自己的自由获得承认,并且具有充分的力量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目的而活动。

     卢梭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平等,一是“自然上或生理的不平等”,二是“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人类不平等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人自我完善的能力是不平等的起源,二是人的需要是不平等的诱因,三是私有制是不平等的根源。关于第一点卢梭在书中说:“实际上是有些人完善了或变坏了,他们获得了一些不属于原来的天性,好的或坏的性质;而另一些人则比较长期的停留在他们的原始状态。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源”。关于第二点的诱因,在自然状态下的人也有“食物、异性和休息”的需要,但是人在自然状态下的需要是本能的、低下的。这时的人类只想着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但是,人类在达到自然状态的终点以前,需要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巧,并把这些知识和技巧一代一代的传授下去,使它们不断增加起来。也就是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人类为了更好的满足自身的需要开始学会制作和使用工具。人的这些认识和发明不断的积累和重复,使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和飞跃,产生了一种“人比动物优越”的自尊感,从而开始了对动物的占有和奴役,与此同时,人对自己同类的占有和奴役也开始萌生了。关于第三点,人类自身消费不了生产出来的产品,人们就会用来交换自己所需的其他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就以私有制的形式逐渐占有了越来越多的剩余产品。而一部分人占有剩余产品,一部分人没有占有,这就产生的不平等。这就是为什么说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的原因。

     本书最重要的就是四个要点。首先第一点是卢梭的“自然状态”思想。他假想人类的童年阶段,并且描述了一个美好的“先民神话”,在铁器农耕之前,人和人是平等的关系。他认为,人的不断进步的能力,最终催生了不平等的根源。第二点是对私有制的批判。卢梭认为,在私有制萌发之后,人类社会出现了依附关系,弱者失去了自由,受到强者的压榨,人类是在不平等的路上越走越远。第三点是秩序合法性问题。卢梭认为符合“公共意志”的政治制度,要比不符合的更有合法性。公共意志和人性问题有着深刻的联系,因此卢梭在各种作品中都讨论了他的性善论观点。根据他的看法,人的本性是自爱、友善并且充满了同情和怜悯的,由此发展出来的道德直觉和公共意志是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最后一点是卢梭的性善论必然面临的一个古老哲学问题:神正论。如果人都是善良的,那么世界上哪来的恶呢?卢梭对此的回答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社会让人变得邪恶了,这就是“异化”理论。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并且是法国大革命的灵魂。此书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食粮,很真切剖析了文明人摒弃原始人的淳朴天性产生的罪恶。

     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卢梭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是建立在人和人之间并非人和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在卢梭看来,政府的权力源自被统治者认可。他宣称,一个完美的社会是被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掌控的,建议由公民团体组建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产生公共意志。《社会契约论》主要阐述的是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而这个政治权威并不存在于我们的自然状态之中,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契约。在这个契约里,人人都放弃天然自由,获得契约自由;在参政的过程之中,只有人人放弃同等的所有天然自由,转给整个集体,人类才能获得平等的契约自由。他还表明政府必须分为三个部分:主权者代表公共意志,这个意志必须有利于整个社会;由主权者授权的行政官员去实现这个意志;最后,要有形成这个意志的公民群体。卢梭认为,国家应该保持比较小的规模,将更多权利留给人民,使政府更加有效率。人民还拥有决定与变更政府形式与执政者权力的权利,包括使用起义的形式推翻违反契约的统治者。《社会契约论》虽然不适用于国家产生的多数情形,但却适用于新宪法的制订,例如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

    2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站长统计

    版权所有: 安徽大学 利群读书会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九龙路111号

    声明:本站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 如有版权问题敬请告知 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