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收藏
    X
    《乌托邦》读书笔记
    1791
    0

    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1516年出版了《乌托邦》。16-17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伴随着地理大发现而逐步扩大, 资本主义得以初步发展, 广大劳动群众从封建关系走出来又继而陷入资本主义的剥削中, 所以受地理大发现的影响莫尔以游记的方式撰文成书, 作品充满了与世外桃园奇遇的幻想色彩

    《乌托邦》的主要思想有以下四个方面:

    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提出无情的批判要求废除私有制这种批判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物批判。作者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拥有最高权力的国王。他指出,国王们更关心的是想法设法夺取新的土地,而不是治理好已经获得的土地二是事件批判。莫尔针对英国圈地运动对广大人民的剥削,进行了无情揭露。他认为,在圈地运动下农民被迫离开土地,不得已卖身为奴或成为盗贼,是社会动乱恶性循环的主要成因;三是制度批判。认为,私有制正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任何有私有制存在的地方,所有人都凭现金价值衡量所有事物,那么一个国家就难以有正义和繁荣。如果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

    系统地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蓝图。莫尔的理想社会中,对经济形式、政治制度、法律规定、文化教育、学术研究、城市规划、婚姻制度、卫生健康和对外交往等都进行了细致的描述。生产劳动的制度和性质决定了分配的形式。政治、法律、文化等是社会经济运转的保障因素。国家为了规避各种不合理现象,会及时对生产、产品分配、政治选举结果等进行调节,以保证社会处于最优状态。在摩莱里的理想社会中,他用法条的形式对产品的生产、分配、发明、创新、劳动休息日、政府组成、行政管理、法律、科学、艺术、婚姻、教育、医疗、养老、监狱等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在这个社会组织的法制蓝本里,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和社会观点的法条紧密连接。人的需求贯穿了整个社会关系,需求的共同性决定劳动和分配的共同性、人的地位和权利的平等性。

    尊重生产劳动,以务农为荣,主张消灭劳动差别,同时,也要求实行公有制、一夫一妻制,实现成果共享。乌托邦人不分男女,每当有体力劳动的机会,都会进行生产劳作,为整个社会的运作贡献力量。

    痛恨战争,但不放弃使用武力。乌托邦人生性爱好和平,把战争中所得的军功看做一种耻辱;但是,为了保护本国的领土或驱除入侵者,可以使用雇佣军或者国民军进行作战。

    莫尔的《乌托邦》也有一些不足。一是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的基础上所构建的社会,没能看到社会的进步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二是允许奴隶的存在,并把奴隶分类;三是提倡有神论,宗教神学思想根深蒂固

    《乌托邦》对资本主义黑暗的现实社会进行批判和讽刺, 构想了一个完整、和谐、公正、幸福的理想社会。莫尔极力消除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状态, 已是当时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理想的社会模式。乌托邦开创了近代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先河。此后的300多年, 乌托邦社会主义者一直在资本主义的黑暗笼罩中孜孜以求地探索着理想社会。闵采尔的“千年天国”、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安德里亚的“基督城”、温斯坦莱的“真正的自由共和国”、摩莱里的“理性王国”、马布利的“完美的共和国”、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制度”和欧文的“劳动公社”等理想社会模型被纷纷提出, 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3
    收藏
    点击回复
        全部留言
    • 0
    更多回复
    站长统计

    版权所有: 安徽大学 利群读书会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九龙路111号

    声明:本站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 如有版权问题敬请告知 我们会立即处理